第三章 越王府-《神丛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红蓼微微撩开车帘,看市景繁华,人烟阜盛,思绪在京华烟云中纷飞。

    “或许,今日之后,一切都会有所不同。”良久后,红蓼的声音似从天际飘来一般。

    正当毛贵、王青疑惑之际,越王府已然到了。在端礼门外的前门口,马车缓缓停下。

    三人下了马车,王子的“大伴”黄安领着十多名王府内侍,恭敬地迎上前来见礼。

    黄安二十出头,清秀的眉眼透着几分与他年龄不符的练达。他原是宫中内侍,六年前被太皇太后指定前来越王府服侍越王子,其身份自与别人不同,故而红蓼与毛贵、王青赶紧回了礼。

    举目望去,只见前门上方有块匾额,右上一行金色小字:“永乐二十二年敕造”,下书三个鎏金大字:“越王府”。

    越王与襄王都是先帝的同母亲弟,于永乐二十二年一道受封为王,不同的是,闲散逍遥的越王留京,而见识不凡的襄王赴藩。

    有意思!

    红蓼心中略有感触,随即摇摇头,举步穿过前门。一方刻着双龙戏珠图案的巨大照壁映入眼帘。

    红蓼驻足凝视照壁,觉得它透着帝胄之家的非凡气派,仅此一处,便远非公侯伯三爵及九卿的府邸所能相比。

    据说在山西大同的代王府有一面更加壮观的九龙壁,只恨此生无缘前去看个究竟!

    红蓼心中方闪过此念,黄安便含笑趋前,邀红蓼三人分头登上王府轿辇,打下帘笼。二十多位轿夫自偏房列队而出,抬上三台大轿,进了端礼门,穿行在由汉白玉铺成的长长的甬道上。三人享受着钦差般的礼遇。

    内侍房、承奉司、长史司、典膳所等王府内署沿甬道两旁依次排开,红墙碧瓦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,假山怪石,花坛水榭,藤萝修竹,点缀其间。

    透过轿帘细微的缝隙,只觉得暖风轻拂,虫鸣鸟啼,春意自在耳际。

    进了承运门,轿子稳稳落地,轿夫迅速退去。

    一群恭候多时的丫鬟迎上前来将红蓼扶下轿子。

    红蓼举目四顾,心境渐渐归于安宁。

    眼前的越王府与传说中的一样,似一个远离了是是非非、纷纷扰扰的世外别院,气派而又僻静。

    这里虽比不得富丽堂皇的紫禁城,但花林幽径、小桥流水,处处透着宁静、安详之气,就连围在她身边的丫鬟都有一番未经刻意雕饰的质朴感,全然不似紫禁城里的宫女那般,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透着心机。

    红蓼的心似乎融入了恬淡、闲适的庭院氛围之中,浑身上下顿感无比轻松自在。

    片刻之后,心内一动,一丝忧色不经意地浅写在脸上。

    她担心随着自己的到来,紫禁城里的火终将延烧到这个恬静得令人心醉的越王府。

    绕过承运殿、圜殿,步入存心殿,只觉得到了一个蟠螭的世界,窠拱赞顶与四壁、座椅全以蟠螭的图案为饰,连随风轻拂的红消金挂帐都绣着栩栩如生的蟠螭。

    红蓼定定神,朝盛装相迎的越王妃敛衽行礼,目光随即落在了一旁的越王子朱祁岳身上。

    红蓼面色一震。

    终于见到了这个顶着预言光环、带着神秘色彩的小王子!

    四岁成诵、六岁成文的小王子堪称花样少男,令人一顾铭心!

    只见他头戴束发紫金冠,身穿正红倭罗锦过膝长褂,面色似玉,目如点漆,抿嘴一笑,那笑容极富感染力,引得红蓼莞尔。

    尤其是那双清澈的眼眸,眼波灵动,异彩斐然,让人印象深刻。

    “世间豪杰英雄事,江左风流美丈夫”,虽然俗言说“七岁看小”,小王子还不到看老的年纪,但红蓼还是蓦然想起了这联诗句,似乎认定了他的未来必如诗中之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