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回、皇帝与大臣(求首订)-《开局贾府小厮,红楼签到十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皇帝并非不想用这股力量,所以他一直都在尝试往绣衣卫中安插自己的人,李昭显然也成为了一枚棋子。

    反正他武功不行,又不能进暗卫,正好就去绣衣卫,做个旗官。

    嗯,先从小旗做起,如果他能够脱颖而出,那自然最好。

    就算泯然众人,也没什么损失。

    尤其是小旗的位置也没有什么要求,如果这个都不能胜任,那说明他不值得栽培。

    当然,皇帝也知道这事情得一步步来,如果能够先让他脱奴后,再好好观察一番这小厮,再决定要不要用,这样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徒然无功。

    “戴权,帮朕拟旨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听说,那林海回来了?”

    “呵,这次算他命大,还立了好大一番功劳,想必咱们这位天子,已经开始给他预定了个好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他想便能做到,那这朝廷,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,你我也不会,有机会坐在这里讨论此事了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呵呵……”

    当朝尚书令,乃是自太上皇时便进入尚书房的三朝老臣杨书玉。

    这位当朝阁老时年六十七岁,但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,说起话来中气十足,更有一股子凌厉的气势。

    而他对面的却是兰台寺卿王政,林如海虽然去做了巡盐御史,但他身上其实还背着一个兰台寺大夫的官职,所以王政实际上还是如今林如海的顶头上司。

    本朝的兰台寺,其实便是御史台,因太祖皇帝崇尚复古而得名。

    所以王政的官职相当于以前的御使大夫,但如今不是秦汉,御使大夫也不再是三公之一,位在尚书台之下。

    以当朝制,皇帝下设尚书台,便相当于是前朝的内阁制度,尚书台诸位阁老便相当于是三公。

    其下有六部,六部长官与兰台寺卿、大理寺卿和通政司之通政使,并称为九卿。

    而这便构成了中央朝廷的权力上层,皇帝也是以此来完成对朝廷的掌控,再以中央权威统管天下。

    不过如今朝廷里面,事实上分成了两派力量,而非是原先的君臣之争。

    一派自然是“帝党”,也就是身上带着皇帝标签的那些人。

    这一派以尚书台的李应(礼部尚书衔)、王诚(兵部尚书衔)为首,下面有各部侍郎,还有大理寺卿应道元,以及已作为封疆大吏的两江总督齐修远。

    当然,林如海和顶替他的丁文山也在其中。

    而且当初他以翰林院编修迁为兰台寺大夫,便算是皇帝准备对兰台寺下手的讯号。

    可惜最后被王政挡了回去,结果皇帝不得不让他以兰台寺大夫身份去做了扬州的巡盐御史,督查两淮盐运。

    此后十数年时间,林如海都不得回京。

    是因为他不曾立功不得升迁?

    是因为皇帝对他失望了打压他?

    都不是,他不过是当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,如果不是这一次他先是宣告病危然后准备辞去官身,让他们这边麻痹大意,之后却又度过了生死危机,甚至还将扬州盐商几乎掀翻,两淮盐商们大动筋骨。

    如此大的功劳,到此时他们却也没法再阻挡皇帝召他回京重用了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“他便是回来了,又如何,如今的朝廷,可不是当年的朝廷了。”

    杨书玉摇摇头,意有所指道:“但如今的皇上,也不是当年的新帝了。”

    王政想了想,便道:“阁老的意思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一个林海,不值得咱们大动干戈。不过却要警惕,今上以此为楔子,想要再次撬开你那兰台寺。”

    兰台寺与刑部、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,执掌天下刑名,如今皇帝只得其一,权威不足。

    毕竟对于一任帝王来说,赏与罚,是他们确立权威的重要手段。

    而主司刑罚的刑部与主司监察的兰台寺都不在手中,光有一个审判断案的大理寺有何用?

    王政拱手道:“阁老何以教我?”
    第(2/3)页